读者时代

 找回密码
 加入论坛
查看: 825|回复: 1

[卷首语] 只生欢喜不生愁 《读者》2022年8期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22-11-2 19:17:31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作者:陈大新
c326d169d6ba06d4f5de1051273dfec9.jpg
〔挪威〕莉萨·埃伊萨托插画

“只生欢喜不生愁”的境界,对追求者来说,确非易事,而“几多欢喜几多愁”大约是常态——如何面对生出来的忧愁,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。威尔逊在《论人的本性》一书中说,在现代社会,人往往有多重身份,时刻不停地变换角色,在转换中如有明显偏差,别人就会认为这是能力不足和靠不住的表现。在这种紧张的情况下,真正的自我难以准确界定,自我认同的危机感,是现代人产生抑郁的主因。法国著名女作家萨冈写过一本小说《你好,忧愁》,说的是一个少女和她老爸的故事。由于这部小说,风情优雅的法国又多了一种“萨冈式微笑”。萨冈为一种搅动她情绪的温柔和烦恼,起了一个美丽而庄重的名字:忧愁。去掉她有些玩世不恭的意味,和忧愁优雅地握手,倒是不错的选择,与其为之烦恼,不如说一声“你好,忧愁”。能与欢乐拥抱,与忧愁握手,距离“只生欢喜不生愁”还会远吗?

丰子恺有个“人生三层楼”的说法:第一层是物质生活,是愁多欢少;第二层是精神生活,主要指学术文艺,这一层是欢多愁少;第三层是灵魂生活,便是“只生欢喜不生愁”的境界了。

欢喜与忧愁都是人生的波澜,孟子说:“观水有术,必观其澜。”如果人生就是一条小溪,那么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地势,都会奔涌不息,一路前行。

(金镜摘自新浪网作者的博客)
发表于 2022-11-4 11:49:38 | 显示全部楼层
如果人生就是一条小溪,那么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地势,都会奔涌不息,一路前行。

学习了
回复 支持 1 反对 0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加入论坛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小黑屋|手机版|Archiver|百度|google|读者深圳 ( 粤ICP备13084505号 )

GMT+8, 2023-3-29 11:57 , Processed in 0.046916 second(s), 21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1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